经济>>焦点图

平山昔日荒山秃岭致贫 今朝治山造地致富

2017-01-25 08:43:45 来源:河北日报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 王峻峰 张文君 王晓东)[发自平山县]

作为革命老区,平山县有着光荣的历史;作为山区大县,平山县又面临脱贫攻坚的重任。

平山县之所以贫困,是因为荒山秃岭多,加之土层瘠薄、干旱缺水,农民只能靠天吃饭。

近年来,平山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场新的“赶考”,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来抓。

靠山吃山。平山要脱贫,必须“吃”山。怎么吃?平山县用实践给出了答案:利用科技“耕”山造地,建起现代农业园区,把沉睡的荒山荒坡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彻底拔掉穷根。

1月23日,记者翻山绕梁,走进平山的园区、村庄,感受扶贫攻坚带来的变化。

建设园区

——谋划多种增收致富路

冬日的葫芦峪,天寒地冻,塘坝里的水结起厚厚一层冰。

“去年夏天那么大的暴雨,园区依然赢得一个丰收年,葫芦峪人的辛苦没有白费。上午安排安排工作,下午还要去北京谈项目。”虽已到农历腊月二十六,但是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依旧忙碌。

东王坡乡,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所在地。这里荒山荒坡资源丰富,有20多万亩可开发利用。2007年起,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东王坡乡下峪村为起点,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对6个乡镇、27个村的5万亩荒山荒坡及部分耕地进行统一规划,以工业化的方式,运用工程机械在坡度25度以下荒坡上大规模开山造地,做到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设施配套化。曾几何时,用镢头连个树坑都刨不出来的荒山荒坡,如今变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

指着脚下的层层梯田,刘海涛自豪地介绍,园区现有作物种类40多个、近200个品种,分为薄皮核桃、优质苹果、中华寿桃、设施蔬菜、农业观光等多个特色小园区……

去年,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果树和大田作物均喜获丰收。以核桃产值为例,8600亩核桃树,产量达到16万公斤,售价每公斤36元,收入为576万元。算上其他作物,整个园区种植类收入将近800万元。

葫芦峪让当地百姓走上了富裕路。目前,园区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下峪村、梁家沟村等核心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毗邻岗南水库的泓润科技生态园,是平山县又一个现代化农业园区。层层叠叠的山坡上种植着各种果树,一座座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大棚错落有致。

“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占地10800亩,涉及胡家咀、尚家湾、上奉良等8个村。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核心区已流转东岗南村、尚家湾村、胡家咀村、三角村土地4500亩。”河北泓润林木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国介绍。

在泓润科技生态园穿梭,“高大上”气质扑面而来:果树以樱桃、蓝莓、火龙果、莲雾等高端果品为主,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引进德国技术建设的日光温室大棚,实现了棚内自动控温、控湿、造雾……

“以园区内的3万棵樱桃树计算,进入盛果期后产量可达50公斤/棵,按40元/公斤的市场价保守估算,就是一笔不小的收益。而且盛果期长达10年,园区的中长期收入非常可观。”谈起园区的前景,李伟国信心满满。

同心共富

——打造共生共赢利益链

“要实现同心共富,必须把农民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刘海涛说。

经过摸索实践,葫芦峪在公司统一开发荒山荒坡的基础上,确定了“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可获得四方面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每亩至少收入600元;二是在园区打工的工资收入,人均每天至少100元;三是经营管理收入,园区为小业主每年每个经营单元付2万至3万元管理费,收获的农产品按合同约定的基数上交公司,高于基数部分归小业主所有;四是林下经济收入,林间树下间作的药材、小杂粮以及养殖的散养鸡等收入全部归小业主。“这将极大调动小业主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国家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受益的多赢局面。”刘海涛说。

泓润科技生态园,采取的则是利益联结的脱贫模式。

“从去年开始,政府将每个贫困户的扶贫资金3250元作为股份入股到泓润,每年分红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可直接带动岗南镇、杨家桥乡、下口镇、苏家庄乡、孟家庄镇、回舍镇6个乡镇,45个贫困村、1950户、5266人。”李伟国介绍,通过“公司+园区+农户”的模式,现已形成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一份土地挣三份钱的“三金”模式。

34岁的王小强是胡家咀村村民,家里的四亩半土地流转给了泓润科技生态园,他还应聘成为热带百果园温室的管理员。“这个温室占地18000平方米,是亚洲第二大。种有芒果、火龙果、嘉宝果、杨桃、菠萝蜜等20多种热带水果,好多品种都是第一次引进到北方地区。”个人利益跟温室效益挂钩,王小强工作特别精心,“水果产量高、品质好,创造的效益就会高,我的年终分红自然也会多。我初步算了算,去年的分红应该能超过6万元,再过几天就能打卡上了。”

不忘初心

——未来发展目标更远大

在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口处,一座二层小楼已经拔地而起。这是正在建设中的“红色展览馆”,预计于今年5月对外开放。

“红色西柏坡,绿色葫芦峪。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富裕起来的葫芦峪人必须做到不忘初心,让红色文化融入发展,让葫芦峪魅力更大。”刘海涛说,葫芦峪增添文化味儿之后,必将吸引更多来此观光休闲的游客。

去年,葫芦峪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游客骤增,当地百姓乘势开起了农家乐,焦书堂就是其中之一。他把自家的五间房子收拾了一下,购置了桌椅板凳,供应馒头和大锅菜。“农家乐由老伴儿和儿媳妇打理,最多时候一天的毛收入有1万多块钱,少的时候也有两三千,去年纯挣6万块钱!”

在葫芦峪半山腰处,一座二层楼的联排别墅正在装修。“以前家里那个太小,也没法停车。这是我新建的农家乐,投资150万元,有15间客房,能同时接待200人就餐,名字初步打算叫‘葫芦山庄’。”焦书堂笑着说,“葫芦峪的旅游肯定会越来越火,开个高档点的农家乐收入差不了,一年挣个五六十万没啥问题。”

“开了春就要建新民居了!”近些日子,这个好消息在水库移民村——东黄泥村传得很是热闹。

“没错,开了春就建,预计年底竣工。”平山县金鑫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焦新国介绍,东黄泥村的新民居工程将建5栋5层楼房,届时能让210户居民喜迁新居。

走进东黄泥村,还能见到上世纪60年代水库修建时,村民搬迁至此盖起的土坯房。“现在村里仍有将近1/3的人住的是土坯房。”焦新国说,两年前,金鑫乳业来到东黄泥村,实施了“东黄泥移民村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这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如今,金鑫乳业已在东黄泥村的荒山荒坡上造地1500亩,并种上了1000亩的苹果树,还在树下养了1万只鸡。东黄泥村村民齐建文老两口负责喂鸡,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很快咱也能住上小洋楼了,通了自来水、用上干净厕所,还能守着家门口挣钱,过得比城里人都不差哩。”齐建文高兴得合不拢嘴。

焦新国介绍,公司还将启动燕尾沟、窑上、通家口、南庄、北庄、西沟等6个村的易地集中搬迁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从根本上解决2000多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问题。“水库移民村条件差,当初他们作了贡献,现在我们要通过努力,让他们既能搬得出,又能富起来。”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扶贫帮困,平山脱贫成效显著。”平山县扶贫办主任秘书明介绍,2015年底,平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60个,贫困户20757户,贫困人口48823人。“在去年,拟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经石家庄市严格审核验收,各项退出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市要求。”

责任编辑:赵宏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