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双创

70多家众创空间 创新型省会崛起

2017-03-28 09:54:46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这五年,从第一家众创空间在省会诞生到如今有超过70家众创空间;从第一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到2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从为创客减免房租到“科技创新券”试点发放……一座创新型城市正在崛起。

故事

做业内最好的创客

和国内最优秀的平台对接

昨天晚上,任雪飞带着五名技术工程师在武汉攻关,待和胜天网络的接口协议完全打通后,开发超过三年的智慧网咖系统有望在本月正式上线运营。

任雪飞是爱达科技的创始人,武汉的胜天网络去年给了任雪飞团队天使投资,胜天网络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知名的场景化互联网用户运营平台。

任雪飞感叹说,整个三月份都忙得不可开交。上周他同样带着工程师拜会了腾讯的互娱事业部,从深圳离开后,又奔赴上海,拜会了阿里体育。回到石家庄后,还要筹办智慧网咖的上线仪式。“仪式要在北京举行,邀请行业内的大咖站台。”

任雪飞的公司在富强大街和槐安路交叉口的北大科技园。他所在的12层有四家创业公司。他的对角是“左邻右店”创始人张钊的公司,张钊曾在国内一家知名手机企业做技术工程师,回到石家庄创业后,开发的O2O体系“左邻右店”,已经应用于数十家同样的创业公司。

在北大科技园,还有一个众创空间,入住了包括“万能小哥”等在内的本地知名创业团队。

去年秋天,北大科技园管委会组织创客做周期性联谊,每期有超过20名CEO通过禅茶、游学等方式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业感悟,他们甚至成立了类似“私董会”性质的机构,帮助入住创业团队解决管理、融资、培训等方面的需求。

任雪飞说,这大概是所有众创空间的现状,无论入住的是技术型的创业公司还是运营性质的创业公司,大家都非常忙,虽然在一栋大楼里办公,但平时难得见上一面,每月出差十天以上的CEO很多,创客需要一个沟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了技术和管理,还需要相互支持相互温暖。

变化

从第一家众创空间起

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一直领先

像北大科技园这样的众创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石家庄市有超过70家。这些众创空间的负责人昨天刚刚进行了一场“双创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孵化器政策解读、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及服务体系搭建,科技孵化链条的建设及运营等。

而早在去年10月份,石家庄市已经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省级众创空间2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河北创客乐园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入住了包括无人机等一批科技型创业项目。河北创客乐园董事长韩佳同时也是一名创业者,在他主导的众创空间内,常年举办各种创新沙龙,邀请金融、科技、互联网方面的专家及创客做各种类型的分享活动。为了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创业团队向高校和科研院所购买创新服务,政府提供了“科技创新券”服务,向创业团队发放。去年12月30日,石家庄市高新区作为试点,辖区内创业公司参与申领,创业团队最高可申领不超过10万元额度,收券单位可到指定部门集中兑现。

“科技创新券”是一种“创新货币”,针对中小创业公司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而推出的一种普惠性虚拟货币,降低创新创业团队研发成本,激发创新活力。韩佳说,在这样的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再不去做点事情,就辜负了时光。

展望

这群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汇聚起来就是城市创新拼图

创业是一段非常艰辛的历程,尽管有众创空间入住租金补贴、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项目从酝酿、发起到开始运营、收获,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任雪飞的智慧网咖系统研发超过三年,在去年七月份,当账上再没有钱可以支付团队的薪水时,任雪飞一方面和合伙人谈续投,一方面垫付了团队两个月超过30万元的工资及房租等开支。他说这种艰难的局面一直到十月份才有所缓解,那个月他基本上谈妥了天使投资,天使投资到位后,不但补充了项目继续研发的资金,同时解决了运营后的下游资源。在无米无粮下锅的那两三个月,他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坐到深夜,考虑团队生或者死的问题。“那盏亮了近三年的灯,几乎要熄灭,后退一步不但对不住研发团队,而且是万念俱灰的暗黑深渊。”任雪飞说,所以他非常庆幸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在他和团队最困难的时候,一位天使投资人拨通了他的手机,“不但续了命,还满血复活。”

樊家玮,紫牛教育项目创始人,是一个互联网教育项目,2014年4月份获得天使投资,去年2月份获得A轮投资。从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他的创业团队不但花光了所有的投资,他还为项目垫付超过70万元。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鼓励他“即使卖了房子,也要让你把最后一颗子弹打出去。”樊家玮说,如果他不去投资这个在线教育项目,可以靠每年不菲的版税及其他收入安逸地活着,但一眼看到退休后的生活又有什么意思?于是一轮一轮地带着团队和投资人谈判,一轮一轮地带着团队冲锋。“那颗不能安于现状的心一直在召唤我,去做更好的自己。”

安根忠、陈伯超、薄兆善、宋士歧、宇文立鹏、余少伟、丁宝忠、靳力勇、周朝辉、赵斌……这是本报创客专栏近年来报道过的优秀创客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散落于一个个众创空间或某一座写字楼,在亲力亲为地改变着这座科技型、创新型的城市。

创新,城市新风尚

五年前,我有幸参与创办了本报《创客汇》专栏,并一直担任主笔。那时中央还未提出“双创”概念,作为这座城市最忠实的记录者,燕赵晚报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创新型城市正在崛起,每周安排固定版面,报道每一位有不同未来的创业者,同时在每年的一月份组织大型创客年会,在新年的第一天出版创新特刊,广为推介这群世界上最勇敢,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群人。并为他们起了一个有些拗口的名字:创客;成立了松散型的组织:创客汇。

五年过去了,如今在这座更加有活力的城市,有超过70家众创空间在和我们的当年一样做事:帮助创业者,助推创业者,同时各个区还出台不同的鼓励政策,扶助最优秀的创业者加速成长。

如今,创客已经成为创业者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汇,去任意一家众创空间,都能遇到身上贴着创客标签的他们,他们和普通市民毫无二致,只是想通过创新改变自己。当成百上千个这样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就是这座城市本身,城市正在通过创新改变自己。

五年来,石家庄市的创业创新环境越来越好,创客中获得天使投资、A轮、B轮、C轮融资的团队越来越多,创业者在和北上广深的创业者同台演讲时越来越自信,他们的自信也代表着城市的自信。

五年,弹指一挥间,创新已经成为城市的风尚。

责任编辑:杜昱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