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双创

众多大学生为何“逆流”返乡创业

2017-06-30 09:49:5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 董建国 郑天虹

杨绍功 余靖静

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一直被视为大学生向上流动的自然轨迹。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悄然出现大学生“逆势”下乡的现象。

虽然总计仅约百万的“新农人”,在每年都达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中数量并不算多,但是,他们的选择却透露出,转型中的中国农村正对年轻一代释放新的吸引力。

6月,葡萄大棚整齐的藤架枝繁叶茂,林恩辉熟练地喷洒农药。经过几年创业,她已是熟练的“庄稼把式”。

2010年林恩辉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几个月后,从小渴望田园生活的她,听从内心召唤,走进大山,在福建福安市晓阳镇晓阳村建立起一个全循环、生态化的立体养殖农场。

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记者在福建、浙江、江苏等地采访发现,多年来农村留不住人才的现象出现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逆流”下乡。

农业部测算,到2015年末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比例达1%,预计“十三五”期间这一比例还将提高。阿里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一份关于“新农人”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仅狭义概念上的“新农人”已突破100万人,主要人群包括返乡大学生和城市白领。

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赖钟熊认为,大学生下乡普遍体现出主动性,是对农村、农业发展水平与自身优势、兴趣权衡后的理性选择。

——现代农业显示“蓝海”吸引力。多年冷门的农业,在中国正逐渐受到资本的青睐,现代农业表现出“高效益性”。

——政府大力扶持,创业门槛明显降低。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简化市场准入、改善金融服务等对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返乡人员到农村创业给予支持。

——生活成本“洼地效应”。一方面大城市竞争和生活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乡村发展,加之无论是地价、房租还是劳动力价格,中小城市和乡镇都比大城市低,这让下乡创业的机会和空间在增加。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互联网让返乡大学生具备了直接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从产业链条末端迅速走到前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向信息化、市场化发展。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认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仅可以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他们可以把现代技术、经营理念、生活方式直接导入农村,缩小城乡差别,成为推动中国农村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一股积极力量。”

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责任编辑:杜昱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