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商机

“输血又造血” 石家庄市国税局精准帮扶西城仔村脱贫

2017-09-22 15:32: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9月21日凌晨5时,天还擦黑,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村民们已经忙碌在村边上百亩红薯地里。原来,今天是村里红薯收获上市的好日子。供货商一早赶到红薯基地挑选采购,石家庄北国超市也在第一时间贴出行唐绿色红薯促销热卖的海报。在石家庄市国税局既“输血”又“造血”的精准帮扶下,西城仔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一个贫穷山村的蜕变

西城仔村是石家庄的深度贫困村。2016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2730元,共有235户725人,其中贫困户144户425人,低保户13户25人,五保户1户1人,贫困发生率59%。村民基本是以田谋生,没有外项收入。传统的补助补贴性扶贫解决不了西城仔村的贫困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央对扶贫工作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为了帮助西城仔村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石家庄市国税局与驻村工作组精准分析,深度把脉西城仔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农村合作社为龙头,打造产销完整产业链。绿色红薯基地就是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出的产销链完整的脱贫路之一。精准扶贫一年来,市国税局与驻村工作组多措并施、精准发力,扶贫攻坚工作成效初显。截至目前,全村已有37户117人实现脱贫,占村全部贫困人口的27.6%。

特色产业扶贫是重要抓手

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特色产业扶贫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为此,工作组将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

西城仔村处于丘陵地区,常年缺水。工作组与村“两委”研究决定,发挥该村传统优势,重点发展谷子种植产业。为提高谷子种植产业化水平,工作组与村干部一起到外地考察小米市场,垫资购买小型精播机和优质谷种,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确保了谷子及时播种;协调工商部门,帮助村民成立了行唐县天脉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吸收贫困家庭入社,实现了谷子的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提升了小米的产量和质量;安排脱贫帮扶资金50多万元,新建小米加工厂,购置了生产加工设备,实现了谷子就地加工;指导年轻村民注册了淘宝网店,用于小米的线上销售,同时发挥税务部门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使农产品不愁销路。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强了“城仔小米”的市场竞争力。与种玉米相比,农户每亩增收1000元。

西城仔村现有养牛小区占地30亩,可以容纳600头。针对目前的养殖情况,工作组提出提高饲养技术增加养殖规模的发展思路,完善肉牛肉驴档案,探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养殖工人和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以行唐县大力发展肉驴产业为契机,今年计划争取财政扶贫资金85万元,帮助贫困户购买肉驴300余头,由村集体主导的合作社统一饲养、管理、销售,预计每年每个贫困户可获得长期稳定的分红收益800元以上。

创新扶贫 “输血”更要“造血”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在大力发展红薯、红谷有机产业的同时,工作组开拓思路,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新途径,通过“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借鉴、综合武夷山岩茶、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工作组帮助西城仔村研制开发出具有北方特色的红薯叶制茶工艺,把红薯种植收益达到最大化。

西城仔村村委会主任侯双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红薯叶茶开发成功后,红薯叶变废为宝,农民参与采叶、搓茶等劳务,每人每天可获得70-100元不等的收入;成品茶外销,每斤给村集体带来30-50%的利润。按最低标准计算,每亩红薯地产红薯叶500斤,制成成品茶80斤,在不影响红薯产量的同时,无形之中每亩增收可达24000元(含农民务工收入),远远高于红薯本身收益。 “一旦形成规模,不仅能有效带动西城仔村脱贫致富,而且对周围村、乃至全县农民发家致富都具有示范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规划着未来的发展,侯双月眼里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王亚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