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焦点图

河北省加快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新样板

2018-05-16 09:32: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在2017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河北37家具有优势和代表性的企业参加了国际产能合作展。还是在这次经洽会上,省发改委对外发布了《国际产能合作白皮书》,支持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近年来,我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新机遇,依托自身在钢铁、建材、光伏、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实施了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在提升本省企业国际化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项目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我省优势产能不断走出去

5月5日,从晶龙集团晶澳太阳能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将为巴西首个PERC光伏地面电站项目提供8.1兆瓦的高效单晶PERC组件。

巴西大部分领土处于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晶澳高效单晶PERC组件能够确保在高温干旱环境下的高电力稳定输出,有效保障发电收益——企业优势产能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一拍即合。截至2017年底,晶龙光伏产品全球出货量超过27吉瓦,其越南晶硅项目还被列入“一带一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越来越多的河北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我省是产业大省,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及食品加工、医药、纺织、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在加快崛起。

积极引导优势产能走出去,从玻璃、水泥、钢铁等传统产品出口,到在国外建厂、收购营销渠道进行产业输出;从单纯开展工程项目建设,到提供设计、建设、运营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我省企业正在以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为重点,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一个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河北方阵”不断壮大。

2017年,全省累计备案(核准)非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98个,对外投资实现总额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其中,中方对外投资额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7%。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也持续增长。今年1至3月,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企业13家,同比增长1.2倍;中方投资额3.8亿美元,占全省中方投资额的22%。

为进一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我省先后成立了河北省境外投资工作领导小组及河北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投资信息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相关信息,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和合作领域。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延伸了我省优势产能的产业链,延长了产业周期,能够有效化解贸易摩擦,获得稳定的能源与原材料供给,拓展市场空间。

根据《国际产能合作白皮书》,到2020年,力争全省实现境外投资建设钢铁产能1000万吨、水泥产能1000万吨、玻璃产能1000万重量箱。我省将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建设一批以产能合作为重点的境外合作园区,实施一批以优势产业为龙头的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将我省真正打造成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新样板。

共享发展成果,河北企业积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连玺,已经习惯了每天清晨到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菜市场转一转。在这里,王连玺总能遇到向他热情问候的当地居民。

2016年4月18日,河钢集团签约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包括王连玺在内的7名中方管理人员被派驻塞尔维亚。通过全球配置资源、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钢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收购仅半年,就结束了其连续7年亏损的历史,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2017年,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经营情况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河钢集团给斯梅代雷沃钢厂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和管理的提升。

“我看到周边的人消费能力提高了,银行也开始提供利率更加优惠的贷款。整个城市都开始发生积极的变化,这在之前是完全不可能的。”河钢塞尔维亚公司53岁的高炉维修主管佐兰·帕维克深有感触。

“一座钢厂幸福一座城市”,这是当地人对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最诚恳的评价。钢厂所在的斯梅代雷沃市约有11万人,其中三分之一与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息息相关。河钢塞尔维亚公司让5000多名职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今年年初,该公司一名普通员工维斯娜16岁的女儿还通过申请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的资助,得以到中国学习。

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成果,河北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的人民越来越紧密地连在一起。

在南非这个“彩虹之国”,冀东水泥之花的故事已经为当地居民所熟知。在该国林波波省塔巴兹姆比市,原本一片荒草的土地上,如今矗立着这个城市第一个现代化水泥工厂——曼巴水泥厂,这也是当地老少皆知的一座“中国地标”。

2016年1月1日正式投产的曼巴水泥厂,是北京金隅集团旗下金隅冀东水泥海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之所以成为地标,并不仅仅因为它“年产120万吨水泥”的生产规模。

这个工厂,还为当地带去了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因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9000吨,南非政府特别给予了该项目1.7亿兰特(约合人民币8300万元)现金及税收减免奖励,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南非获得政府颁发的奖励。

这个工厂,还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林波波省省长查普·马萨巴萨介绍,曼巴水泥厂已经为该省创造了231个长期工作岗位和550个临时工作岗位。工厂还将派遣50名本地员工分批次到中国进行培训。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越来越多带着“河北烙印”的地标性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提供就业岗位、捐资助学、保护生态、建设公共设施等,河北企业积极融入到当地建设中,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合作中共享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杨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