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聚焦

专访河北省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河北省融资性担保业协会会长张金星:“再担保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2018-09-17 11:04: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基础和指南。理论认识到位,方向才能正确,思想才能统一,行动才能自觉。担保不仅担着小微企业融资,而且担着地方经济发展、金融秩序、信用体系和社会稳定。

中国担保事业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步进入规范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要求,省级再担保机构是“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的三层组织体系”重要环节和基础保障,发挥着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稳定器”“放大器”和“减压器”重要作用。

“再担保时代”论断是总结分析担保行业多年改革发展探索基础上提出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践成果,是担保行业的重大理论创新。认真研究分析和深刻认识“再担保时代”背景、内涵和意义,对在新形势、新起点推动我省担保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河北省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金星。

为此,我们专访了河北省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河北省融资性担保业协会会长张金星,回顾了担保行业发展历程和重要作用,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担保事业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剖析了担保风险产生根源和防范化解规律,探讨了“再担保时代”现实依据和必然选择,对担保行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河北担保振兴发展充满信心。

担保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不可低估

记者: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担保是融资的桥梁。担保行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现在到了什么阶段?

张金星: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发展融资担保事业。我国担保行业发展历程不长,但行业规模发展得很快。1993年,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发起成立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特例试办,标志着中国担保业开始起步和探索。经过25年的发展历程,融资性担保业在我国取得了蓬勃发展,在服务我国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此期间,2008年2月,全国唯一一家由中央财政出资的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东北再担保公司成立;同年11月,首家省级再担保公司、北京再担保公司成立。再担保公司为控制和分散担保体系的风险,扩大担保机构的业务量提供了有效保障,也进一步奠定了融资担保体系的基本构架。

经过20多年发展,担保机构在政府扶持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主导,以商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迅速发展,担保机构数量及担保余额显著提高,但规模和实力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近几年我国融资性担保余额基本维持在2.5万亿元左右,占我国社会融资存量规模的比重不到2%。

目前,大部分担保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全部以财政拨款为资金来源,也称为“准政府机构”;二是由地方财政或者有关部门牵头注入资金组建,也称为“非盈利性机构”;三是由企业或者个人以商业性目的为主,也称为“商业性担保机构”。这三种担保机构中,政府性担保机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及意愿明显弱化,小微企业及“三农”等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解决。

2014年12月18日,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对发展融资担保作出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融资担保行业改革发展,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政策文件,从融资担保机构组织体系到银担合作模式,从政府的角色到市场的作用,从政策支持到监管规范,都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规划部署和规范要求,同时提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在保户数占比五年内达到不低于60%的目标。2015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今年以来,国家层面频频对设立基金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先后在《政府工作报告》和3月28日、6月20日、7月23日三次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661亿元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于7月26日注册成立。

抓住承接基金重大机遇,借力发力加快发展壮大我省担保行业,是国家政策导向重大利好,是我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迫切要求,能够进一步发挥国家资金对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带动引领作用,能够进一步改变我省担保行业持续低迷的危机现状,能够进一步提升我省小微企业、“三农”融资能力,能够进一步够改善我省饱受争议投资融资信用环境,能够进一步推动我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是进一步推动我省金融改革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关重大,影响深远,机不可失,势在必得。

记者:河北担保行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张金星: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获得融资,是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重要途径之一。调研数据显示,我省乃至全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强劲。

河北融资担保行业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功不可没。来自河北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融资担保公司共为6.53万家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贷款担保2800亿元,平均每户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420万元,有效缓解了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因担保贷款使被担保企业增加营业收入5200亿元,增加纳税190亿元,增加就业9.2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关统计显示,2017年全省小微企业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16.84%,高于各项贷款同期增速2.03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小微企业较去年银行新增贷款736.22亿元,约一半以上通过担保实现。全省担保行业共为1.4万家中小微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担保1183亿元(同期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738.95亿元、占比1.74%),受保企业累计增加营业收入1530亿元、税收30.6亿元、社会就业11200人。

河北担保行业虽然总体呈现稳定态势,但仍然存在不少阻碍行业发展、削弱融资担保服务质效的矛盾和问题。重塑河北担保形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提升河北担保能力任重道远、前景广阔。星火犹在,燎原可期。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有小微企业的迫切需求,有一批坚守阵地、蓄势待发的担保人,我省担保行业发展将迎来一片灿烂的曙光。

据不完全测算,河北担保市场需求量巨大,担保机构目前存量担保余额较少,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变压力为动力,知难而进,顺势而行,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全国争先恐后的发展步伐,既要有超前眼光,迎难而上的视野和胆识,更要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和担当。抓住机遇,借势借力,上下合力,多措并举,强基固本,量质并重,推动全省担保行业实现健康加快发展。

记者:担保行业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张金星:担保行业是一个地方名副其实的“融资粮仓”,是各级政府一支灵活有力的“金融快手”,是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渠道。一般来说,政府1个亿的扶持担保资金,按国家规定直接担保放大10—15倍计算,可以撬动10—15个亿的企业融资;按每家企业300万-500万的融资额测算,可以解决200—300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而作为拉动地方GDP、就业、税收的主力,这些企业发挥的社会效应更是巨大。据此测算,如果财政资金100亿元投入融资担保机构,放大5倍就是500亿元,放大10倍就是1000亿元,放大15倍就是1500亿元;投入再担保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放大5倍,最多撬动融资7500亿元。这些担保资金足以覆盖全省骨干小微企业需求。通过注资担保、再担保平台方式,可以实现“四个转变”,即财政资金投入由无偿资助向有偿使用转变,由点对点直接支持企业向借助平台间接支持转变,由行政审批项目向市场决定配置转变,由分散投入向统筹财力、集中投入转变,由一次性投入向可持续、滚动发展转变。预期效果是“三个能够”:能够更好地发挥好财政资金(基金)引导、引领、放大、带动效应,有效避免财政资金分配“撒胡椒面”“平均主义”和“自成体系”封闭运作状况;能够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真正实现“四两拔千斤”效能,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能够促使财政资金从被动性保障变为主动性的引领、制约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放大倍数最大,引领范围最广,服务方法最活,风控效果最好,使用效益最高。

记者:我省担保行业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是什么?

张金星:我省担保行业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小,担保覆盖率不够;“银担合作”机制尚未建立,银行不愿为担保机构增加授信;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样化,政府性担保公司偏少,“民强国弱”突出;担保机构体系建设不健全,缺少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小微企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诚信意识较差;担保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全省担保机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近1/3的县没有担保机构,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实现担保机构全覆盖”目标任务差距很大。

我省民营担保机构占多数的实际情况让人担忧,融资担保行业天然是一个利润低、高风险行业,意味着这个行业其实不太适合商业化。一方面,担保费如果收得太高,小微企业将无法承受;另一方面,一旦小微企业不能还款或者跑路,其就要为之代偿,出一笔坏账,可能一年就白干了。可以说,它所承担的代偿风险和其所取得的经济收益不太对称。有专家判断,以民营机构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为主体的行业结构在经济下行周期,不太能发挥其小微企业融资“桥梁”作用。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及早采取综合措施,实施对民营担保机构改造提升工程,通过政府注资参股、再担保股权投资、财政资金补贴补偿引导、整合优势资源、规范业务运营等手段,实现机构职能再造,全面提高服务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融资能力。

担保风险的理性判断与防范化解之道

记者:防范化解担保风险一直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有的担保机构发生了重大风险,产生较大影响。担保机构风险来自哪里?能不能找到防范化解之道?

张金星:这是非常复杂且很难解答的问题,也是必须理性认识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首先,担保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怕。小微企业贷款具备“短、小、频、急”特点。小微企业“贷款”无处不在,“担保”无处不在。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融资担保机构作为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排头兵,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为小微企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融资担保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规范再到成熟的过程。由于行业起步晚、担保能力受限、风控措施弱,道德风险根深蒂固等特点,遇到当前恶劣的经济形势,就连银行业也受到冲击的大环境下,担保行业无一幸免。

据中国融资担保协会统计,我国担保机构大多经营年限都较短,其中经营年限在5年及5年以下的占45.25%,经营年限10年及10年以上的仅为18.4%。按照行业的生命周期分析,担保行业仍处于幼稚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风险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不能因为部分担保机构出现问题,就全面否定担保业乃至融资担保业发展的基本面。担保行业的生存法则永远是“良币淘汰劣币”,特别是经济下行期,经营方向正确、资本实力雄厚、风险控制能力强、从业人员素质高的机构,能够顶风冒雨持续前行;而运作不规范、挪用资本金、缺少有效防控手段和能力的机构,终将被淘汰。我国融资担保行业机构数量众多,小而分散,整体实力较弱,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普遍面临着代偿率增高、担保意愿和担保能力下降等问题。

其次,担保风险是有其规律的,不能慌。防范担保风险要立足“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从经营模式来说,担保机构出现风险,多数是偏离或脱离主业操作。金融行业特别是担保行业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功能独特,作用精准,全牌照不是目的,全链条不是优势,全方位不是方向,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向一致,各负其责。只有尊重社会分工,遵守行业规则,坚守主业,专注主业,做精主业,做强主业,主次分明,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抱团联合,才能彰显行业力量,才能树立行业威望,才能建立诚信秩序,才能不会发生风险传导,才能避免系统性风险。

从业务模式来说,担保行业放大倍数的制度设计,决定了一旦发生超过资本金规模的大范围代偿,担保公司根本无法实现刚兑。代偿是必须的,但不是万能的。从担保机构自身业务运营来说,构建全方位防控体系和严密规范的操作规程,处理好“油门(业务)”“刹车(风控)”“方向(合规)”关系,确保平稳安全运行举足轻重。

从监管和管理角度来说,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及早介入,抓早抓小,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至关重要。担保风险并不可怕,其有一定规律可循。核心是操作风险,关键是道德风险,根本是资金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担保机构自身风险;二是在保企业风险;三是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担保机构自身风险主要是三点,一是道德风险,二是操作风险,三是财务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在保企业风险主要是两点,一是还款意愿(也是道德风险),二是还款能力(也是经营风险);银行金融机构风险主要是四点,一是缓贷,二是抽贷,三是压贷,四是断贷。这是担保风险的内在规律,也是防范和化解的核心要素。政府、监管、管理、经营只要抓住和解决了这三个方面九个风险点,积极稳妥和精准施策,早监管、早预案、早识别、早研判、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一切担保风险都可防、可控、可疏导、可缓释、可化解。

防范担保风险核心是要控制住风险企业数量,关键是要超前预判企业风险程度;化解风险的重点是先稳定住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机构,只要担保机构和银行机构不乱,企业风险定能一企一策处置、一个一个化解。担保风险处置规律是源头化解,从在保企业“点对点”入手,谁出现代偿问题处置谁,让贷款企业能还钱,是处置担保风险的终极目标;实现策略是想方设法让企业正常经营,使银行机构和债权人投资有希望、有保障。总体而言,只要源头施策,方法得当,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行业风险还是可控的,一味盲目唱衰担保、唱空担保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第三,担保风险是可防可控的,不能急。“广东粤海重组”、“浙江化解两链风险”、“江苏借鉴三角债处置经验化解担保圈风险”等经验做法,对处置担保风险带来有益借鉴和启示。

实践证明,担保风险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恐惧和风险蔓延扩散,思路不清晰,决策不果断,措施不对路,落实不及时,不善于使用“时间换空间”的担保生存法则,打着“缓释风险”名义回避矛盾或制造新的矛盾,在风险处置中引发新的风险。担保不仅担着风险,还担着信用,担着稳定,担着经济,担着就业,担着税收,是疏通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小微企业的“重要推手”。

担保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如果谈风险就色变、见风险就退让甚至害怕,担保行业就不会存在;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的可以防控,才更好地体现了担保行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防范化解担保风险不能就风险说风险,就防范谈防范,要从风险产生的根源防范和化解风险。担保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借款人违约风险,担保机构是第二还款来源、或有债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现金流和还款意愿,是防范和化解担保风险的关键。成长性、短寿命和利率高、资产差是小微企业群体的四大特性,这一状态的极大不确定性,也给担保机构带来巨大潜在风险。要求担保机构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身“重信用、轻抵押”的经营理念,正确识别和应对小微企业“重创新、轻资产”的成长特性,实事求是地开展担保业务、积极主动防范化解风险。

辽宁、山东、福建、新疆、浙江、江苏及四川等地也出现过较大担保风险,个别持续时间长、影响大、范围广,多数经过努力均妥善化解。先进地区处置担保风险的有效思路是从救活企业入手,政府成立企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政府牵头、银监引导、协会会商、企业自救、担保助推、银行帮扶的“六位一体”工作框架,推动了担保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

第四,担保风险是非常复杂的,不能乱。处置担保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处置不足与处置过度一样,都会对担保机构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危及公司的社会价值或自我可持续性发展。风险处置和业务拓展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会成为担保机构前进途中的“绊脚石”;反之,两者关系处理好了,风险处置就会成为加强担保机构能力和发挥社会价值的“垫脚石”。

处置担保风险需要智慧、决心、担当和胆略,需要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需要研究和遵循市场规律,需要讲究策略和艺术,需要把握力度和节奏,及时有效规避、降低、分担和承受风险,不能因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

“再担保时代”现实依据和必然选择

记者:担保行业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担保机构单兵作战势单力孤,联合作战势强力壮。在新常态下,担保行业需要聚力,聚资,聚才,联合起来才能抗风险,抗压力。据悉“再担保时代”论断在全国是首次提出,其现实依据和深刻内涵是什么?

张金星:思路决定出路,理念指导实践。担保行业实现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而创新需要对现实和未来形势的正确认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充分认识担保行业现实性和发展性,需要新思维、新理念、新方略正确引领。我国自2008年第一家政策性再担保机构成立至今10年,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先进做法,特别是近三年来担保行业经过政策支持、行业规范、改革创新、大浪淘沙、减量增质、严控风险,正在逐步进入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再担保时代”。“再担保时代”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主要特征:体系化、普惠化、小微化、专注化、规范化,政府性、重信用、增实力、共分险、强监管。国家和省级都建立了具有政策性、专注性、特殊性特点的政府性再担保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和再担保业务为纽带,支撑和引领市县基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推动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一体化、立体化的全国性融资担保体系。

理论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再担保时代”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再担保时代”的重要指针: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顶层设计:一是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进政府主导的省级再担保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的“一体、两翼、三层”组织体系,“一体”是指以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两翼”是指民间投资的商业担保与互助担保;“三层”是指国家、省、市县三级建立担保机构,形成龙头带动、联合发力的“1+1+1>3”行业发展优势。二是完善再担保机制。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技术支持等方式,支持省级再担保机构发展。各省(区、市)政府推动省级再担保机构以股权投资和再担保业务为纽带,构建统一的融资担保体系,统一管理要求和服务标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体化格局,弥补了单枪匹马的发展短板。三是改进完善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和省级再担保机构的考核机制。坚持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着力降低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费标准。

发展目标:在行业布局上,通过“减量增质”方式建立结构合理、竞争有序和稳健运行的担保体系;在体系架构上,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与省级再担保机构的业务对接,构建多方参与的融资担保风险共担机制;在政策扶持上,以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为主的政策扶持体系;在监管体系上,颁布实施符合行业特点的《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及配套细则,在政策目标上,未来五年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覆盖户数不低于60%。这五方面发展目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套,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共同推动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覆盖率增加政策性目标的实现。

内涵要义:坚持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分结合、抱团增信、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的要求,整合优化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资源,通过增信服务机制、风险共担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信息发现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制度设计,着力构建再担保为核心龙头,布局合理、适度竞争、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再担保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体现龙头引领作用,业务经营以再担保为纽带、体系建设以再担保为龙头、银担合作以再担保为窗口,政策实施以再担保为平台,行业监管以再担保为核心、行业协会与再担保一体化。

政策体系: 2015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对加快融资担保行业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再担保的政策文件,对再担保已形成初步政策体系。政策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该意见共提到再担保17次,是融资担保行业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融资担保行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文件等。对再担保工作有关政策主要包括再担保的定位、再担保支持政策、再担保与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再担保银担合作、再担保业务具体要求、对再担保机构的考核等多个方面。

机制体制:国家制定担保行业加快发展意见(国发〔2015〕43号)和《条例》(双策引领);调整行业监管和管理部门,由省金融办替代工信部门承担统一监管职能;由省财政厅统一履行对国有金融机构(省再担保公司)出资人职能(两翼助力);成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一体保障); 省级再担保机构三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融资担保机构,基本形成数量适中,机构合理,竞争有序,稳健运行的机构体系,形成“2+2+1+N”发展组织管理架构。

合作模式:以国家融资担保公司为引领,以股权投资和再担保业务为纽带,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四方风险共担,由单兵到集团军作战,跳出无序竞争,形成战略联盟,分工合作,强强联合,以大带小,抱团作战,共抗风险,合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保障措施:发挥政府支持作用,提高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再担保体系建设;政银担三方共同参与,构建可持续政银担商业合作模式;有效履行监管职责,守住风险底线;加强协作,共同支持融资担保行业发展。

实践依据: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成立,661亿元资本金已经到位;目前全国28家省级再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近700亿元,再担保余额约3600亿元;全国有20余家省级再担保公司先后开展对本地区担保公司的参股工作,再担保主体框架已经建成,再担保机制逐步完善,再担保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再担保业务稳步发展,各地担保机构加入体系、开展再担保业务积极性高涨,加入体系成员不断增加,通过再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带动了担保机构持续加快发展。实践证明,“再担保时代”切合实际,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科学论断,有助于各级政府和担保行业统一思想,提振信心,明确方向,理清思路,自觉融入,提高行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推动担保行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记者:如何认识和把握“再担保时代”?省再担保公司如何顺应“再担保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张金星:担保事业发展进入“再担保时代”,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广泛的行业支撑。是基于国家对担保行业高度重视和担保行业改革发展实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再担保具体操作和探索实践得出的客观判断,是对防范化解担保风险经验教训的深刻反省得出的现实判断,是对担保行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着力点的转折性和方向性选择,为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有效载体和有利保障。

“再担保时代”形成和发展,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有效解决再担保机构、主管部门和出资人对再担保基础概念、功能和运营模式认识不统一、不明确的问题。“再担保时代”论断是把思想认识统一在更高层次上的引领方略,不仅会进一步增强政府、银行、担保机构的信心和合力,而且会对担保机构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将开创担保行业发展的新境界和新时代。“再担保时代”论断首次提出,还存在总结和理解上的不完善之处,需要请各级领导和专家、行业同仁批评指正、研究论证、丰富完善和实践创新。

国家高度重视再担保,不仅因其是能够提高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是撬动资金的“放大器”,更是因为再担保是防范担保行业风险稳步发展的“稳定器”,体现政府稳定金融的信心、决心和实际行动。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顶层设计和科学搭建了国家统领、各地配合的体系化发展格局。我们只要及时跟进、搞好配套,贯彻落实,就一定取得更大成效。当前我省雄安新区建设、津京冀协同发展、扶贫攻坚、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融资难题仍待破解,走出三年多来我省担保风险的信用阴霾,亟待抓住机遇,提振士气,龙头引领,典型引路,上下合力,重点突破,有序推进。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危机。改革就有出路,敢闯就有活路。2018年8月8日,河北省融资性担保业协会年会召开,与会政府监管部门、省再担保公司和32家担保机构汇聚一堂,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聚焦行业难点热点,共商转型发展大计,谋划发起成立全省再担保联盟,合力推进全省再担保体系建设。与会河北担保人为之振奋、充满信心,满怀期望,献计献策,励志雄起,决心发挥担保协会和省再担保公司职能,顺应“再担保时代”潮流,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组织“再担保时代”河北机遇与挑战系列论坛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研讨。立足现有基础,贯彻相关政策,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省再担保公司实力,加强公司自身建设,加快推进河北再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借势借力加强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接合作,加快推动全省再担保体系建设和再担保业务转型升级。推动展开全省担保行业改革发展大调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分析研讨当前我省担保行业的成绩、问题和差距不足,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大力宣传表彰我省担保行业的先进典型,力争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担保、重视担保、支持担保、发展担保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白泽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