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聚焦>>

喇嘛波罗村脱贫记

2020-03-31 18:41: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9日吃过早饭,64岁的喇嘛波罗村村民马建国在村口测量体温后,便来到村里的欧李特色种植大棚,他今天的活儿是将田埂踩紧压实,为的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欧李的生长。  

欧李特色种植大棚是河北省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针对喇嘛波罗村贫困户的帮扶项目之一。

“真心感谢工作队帮我家流转土地,还帮我们入了股,我在这里干活挣工资,有租金,年底前我们还领到了分红。”马建国说起自家的日子有些激动。

他和有残疾的妻子都属于村里的弱劳动力,在2013年贫困户识别时,被认定为“生活十分困难户”。工作队认真研究了这些情况后,为马建国家谋划了以土地为纽带,以特色林果产业为基础的“一地生三金”的扶贫措施,去年又给他家申请了户用光伏,一年下来,马建国家纯收入16000多元,成为村里又一家“稳定脱贫户”。

马建国所在的喇嘛波罗村,地处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坝上地区,海拔1600米,是国家级贫困村。这里全年无霜期不足90天,村民多以传统畜牧养殖和种植为主,完全靠天吃饭。喇嘛波罗村辖主村、南沟、聚源城和韭菜地4个自然村,全村三百多户人家,守着近七万亩土地,年均收入不足千元,2017年官方统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9户376人。如何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尽快使扶贫产业项目落地增效,帮助这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是省自然资源厅驻喇嘛波罗村扶贫工作队最明确的问题和工作目标。

驻村之初,工作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论证,反复研究了国家的产业全覆盖扶持政策,把自然资源部门的优势与坝上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村民意愿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最终确定了“尊重地域特点,拓展帮扶路径,打造旅游脱贫,全面带动致富”的帮扶工作思路。

三个重点项目带动脱贫

围绕“旅游脱贫”和“特色种植”思路,工作队带领村两委班子着力在三个重点项目上为贫困户谋划增收的出路。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增收。在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千万元,通过平整、翻耕土地,给土壤培肥,地力实现大幅增长,村民土地流转金由过去的亩均不足百元提升至300元以上,去年全村实现土地流转5000亩,增收100万元。

借助地灾防治项目改善村容村貌。总投资280余万元的护村坝、引流渠等工程的开建,喇嘛波罗村的村民们都拍手称赞,坚固而漂亮的大坝,日夜守护着耕地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引流渠清水汩汩,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同时村庄面貌、人居环境都也得以改善。

开辟果蔬采摘大棚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在省厅支持下,筹资近百万元、占地56.13亩的32个果蔬采摘大棚示范项目园区已经初见成效,采用“贫困户+村集体+种植公司”模式,贫困户与种植大户签订租赁合同后,已栽种欧李2.24万株,保守估计年产量3万斤左右,经济效益可达30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户29户。

开发旅游资源助力脱贫

每到草长莺飞的季节,喇嘛波罗村的山峦、森林、草甸子处处都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色。为何不借助坝上高寒地区特有的天然优势,发展牧区乡村旅游业,把这里远近闻名的神仙谷秀美风光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呢?

工作队向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作了汇报后,得到大力支持,很快派出专业团队做卫星遥感分析,通过解析相关政策、逐户登门走访,一个打造旅游脱贫、全面带动致富的计划在全村发动起来,带动了村民参与的热情。

首先在村庄布局方面做了更为科学的规划设计,陆续将危旧房屋改造为满族风情的新型农家院落;当地镇党委政府帮助招商引入龙头企业大型旅游公司,投资近两亿元打造“七彩森林”景区。同时省厅给予的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政策落地见效,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逐项竣工,“休闲采摘果蔬大棚”“扶贫爱心超市”、借助大滩镇“中国马镇”的金字招牌参与协调“坝上草原音乐节”“民族赛马大会”“摄影艺术节”等等,一个个脱贫计划,将游客采摘与特色种植相结合,将贫困户劳动务工与景区劳动力就业需求相结合,仅“休闲采摘果蔬大棚”直接带动贫困户30家;通过引进卓辰旅游公司,流转南沟自然村260亩土地,开发生态旅游营地,直接带动贫困户20家;沿御大线栽种油菜花海,流转土地2000亩;引进“欧李”产品特色种植,流转土地900余亩,各个项目的落地覆盖了喇嘛波罗村的全部169户贫困户,实现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没有旅游脱贫的大环境,我的农家院不可能天天宾客盈门!”村民张勇的话颇有代表性。

三十多岁的张勇原来一直在外打工,年迈的父母守着村里的一亩三分地,全靠种点莜麦和蔬菜维生。自从村里开发旅游,张勇和家里一商量,就贷款沿街建起一栋二层小楼的农家院,供游客住宿、就餐、游玩。随着游客慢慢增多,小院也越来越红火,生意好的时候,张勇小两口炒菜、老父亲烤羊,老母亲做面点,一家人齐上阵都忙不过来,还要请邻居来帮忙,现在每年营业额都能到20万元,张勇也能常住家里不再承受外出颠簸之苦了。

兜底保障长效机制防止返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喇嘛波罗村已是实实在在展现在老百姓眼前。“旅游脱贫”带来的不仅仅是群众收入的增长,更有效地维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以前村民传统放牧,牛羊肆意啃食草皮,自然生态十分脆弱。自从开发旅游后,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帮助喇嘛波罗村划定了生态保护区域,实行严格限制放牧,村民由饲养牲畜改为经营跑马场;街道整齐一新,再也见不到牲畜粪便;工作队组织党员在山坡种起“扶贫生态林”,2000棵樟子松傲然挺立,既美化旅游环境,又能防范水土流失;3000亩的油菜花海,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流连忘返,又能防风固沙,喇嘛波罗村的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七彩森林”景区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27家农家院户均营业额过10万元,喇嘛波罗村修建硬化入户道路14公里,改造危旧房屋221间,整理土地7618亩,流转土地3000亩,新造耕地104亩,种植欧李70万株,人均收入由四年前的不足千元提升至近5000元……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数字表明,喇嘛波罗村由旅游带动的综合产业链已经趋于完善,村庄自我“造血”功能已然形成。

“以前种地,种一亩地莜麦或者棒青一年毛收入还不到200元,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后所剩无几。如今,土地流转种大棚之后,一年一亩地租金400多元,景区打工一个月3000元,这样一算,一年保底也能收入三万多元。”在休闲采摘大棚里干活的贫困户吕宗方乐呵呵地算了一笔账。

像吕宗方这样在景区务工的贫困户,土地流转有租金,日常务工有薪金,农业产业入股还有股金分红。这‘三金’收入的背后,是旅游产业主导,绿色观光支撑,生态采摘补充的全方位立体旅游脱贫致富体系。

驱车沿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一路向西,放眼望去,笔直宽阔的大道在丘陵间腾跃,满族风情的农家院落炊烟袅袅,白墙灰瓦的民居在旷野间星罗棋布,“七彩森林”景区内,采摘大棚一座连一座,农家乐一家连一家。喇嘛波罗村特色种植和旅游脱贫项目的实施,在2018年74户163人脱贫,2019年又有33户59人脱贫出列,全村人均收入由2018年的4370元提升至5618元。截至2019年底,喇嘛波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初由264户604人已降至2户4人,发生率由71.49%降至0.46%。

谈到喇嘛波罗村的发展,河北省自然资源厅驻喇嘛波罗村第一书记蔡建会满怀信心:“喇嘛波罗村具有人均土地面积大,观光游客多的特点,2020年,我们将借助游客观光采摘潜力巨大的优势,着重发展观光种植、大棚采摘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产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深度挖掘聚源城‘七彩森林’和南沟‘帐篷营地’的旅游潜力,通过‘两个景区点’,贯通‘一条旅游线’,带动‘全村一个面’,实现旅游景区、特色民宿、坝上产品与骑马观光的深度融合,2020年力争实现‘三个30’,即村游客人数超30万、打造特色民宿农家院30个、建设特产购销点30处,一个3000万,即产生直接间接经济效益3000万元的目标。”(王爽、姜慧婕、郭鹏)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亚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