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热点聚焦

唱好“生态歌”,念好“绿字经” 河北废弃矿山变青山

2022-05-02 20:38:4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年来,河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修复废弃矿山,矿山生态治理成效明显。

截至去年底,河北4330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治理完成全部任务,实现历史性清零,面积达30万亩以上。在2021年全国生态修复工作会议上,河北作为样板介绍了矿山综合治理经验。

今年,河北将继续坚持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持续加大矿山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大提升,让矿坑变绿地,让荒山变“金山”。

矿山治理见实效

春和景明,走进秦皇岛栖云山、唐山花海、三河东部矿区、武安九龙山等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地,看到过去千疮百孔的山体,如今被绿色植物覆盖,呈现出一派草木茂盛、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幅幅绿色生态画卷呈现在眼前。

河北矿产资源丰富,由于长期高强度矿业开发,造成矿山环境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山体裸露、植被破坏、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突出……

为打赢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硬仗,河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出台一系列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持续开展露天矿山污染整治、矿山综合治理攻坚等专项行动,强力推动矿山修复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全力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去年,河北印发《河北省2021年度矿山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河北省矿山综合治理“回头看”工作方案》,深入实施关闭取缔、整合重组、修复治理、规范管控“四个一批”。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对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三轮“回头看”,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协调组织精干力量,先后两轮对全省9个涉矿市、74个县(市、区)实地督导检查工作落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巩固治理成果。

加强矿业权源头管控。一是实施矿业权减量化管理,做到固体矿“三个不批”,即不新批露天采矿权,在平原区不新批煤炭矿业权,在生态保护红线内、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和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不新批固体矿产资源矿业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关闭取缔一批“散乱小”矿山,对已关闭矿山实施“回头看”,采用市、县(市、区)逐矿核查、省级抽查的方式,核查已关闭矿山是否真正“撤人关井”、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做到应关尽关。 三是规范管控一批矿山,强力推进露天矿山转地下开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持续提升绿色矿山建设质量。强化对绿色矿山监督检查,印发《关于开展绿色矿山“回头看”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通知》,对绿色矿山建设情况开展“回头看”,通过矿山企业自查、县级自然资源部门核查和省、市自然资源部门联合组织专家随机抽查,推动矿产资源监管责任有效落实。

压紧压实矿山修复治理责任。建立矿山修复治理动态管理台账,实行挂图作战,按表销账,月通报、季调度等制度措施,通过实施修复绿化、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措施,一处一策,综合施治,确保矿山修复治理取得实效。

矿山生态新名片

为守护青山绿水,河北始终把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贯穿于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不断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新变化、新亮点,与之同步的是百姓幸福感同步提升。

邯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调推进生态修复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3年前,武安市全面实施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治渣山、造水系、增绿植,12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蝶变为生态公园。环境改善的同时,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数,成为群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经过多年治理修复,河北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不断优化矿山修复治理模式,探索了矿山复绿、矿山公园等8种矿山环境治理模式,总结了高陡边坡、平台式等多种治理方式,以及岩壁覆绿方式方法,初步形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方法体系。

在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河北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坚持“谁修复、谁受益”原则,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后续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明确了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盘活矿山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等支持政策,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矿山修复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了矿山修复治理统筹推进的合力,破解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任务重、时间紧、资金缺口大等难题。

治理机制健全了,河北矿山生态修复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截至去年底,全部完成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治理,有效利用了一批矿山废弃地资源,并打造了一张张独具特色的矿山生态修复的“新名片”。

秦皇岛栖云山在矿坑治理上,采取生态优先的理念,尊重场地自然肌理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基础条件,对于基地内部优良的现状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构建区域生态景观格局,使曾经矿山的“疮疤”,重现山水田园风光,成为生态城市建设新名片。

唱好“生态歌”,念好“绿字经”。几年来,通过采取关闭取缔、整合重组、修复治理等方式,对矿山污染问题进行生态修复,河北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绿色发展相融合的发展之路,实现从“黑”到“绿”的转身,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生态修复大提升

今年是矿山综合治理的收官之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河北自然资源部门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大提升。

曾经遍地“污水荒山”的唐山花海项目,如今,山青水绿的“唐山花海”美丽图景初现。通过合理规划和项目引进,全力做好“资源利用”文章,在花海南区谋划实施了花海田园药田花海、“火红年代”文创园、惠远塔健康中国·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等项目;在中区谋划实施唐骏时尚运动小镇、辛玛王国动物主题乐园、航空航天产业园和智慧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北区为省第五届(唐山)园林博览会举办地。该项目以绿引商,引商成势,带来可观收益,实现由“污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升级。

废弃矿山复绿变“金山” ,让越来越多的人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鼓起了“钱袋子”。

三河市东部矿区22平方公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千亩林地、万亩花海的壮丽景观,全面提升东部矿山生态环境,还让当地百姓端上生态饭碗。处在项目治理区的段甲岭镇前山村2500亩果园,种植的桃、梨、苹果等经济作物已经进入盛产期,每年7月中旬至10月采摘期,吸引许多采购商前来收购,让果农鼓起腰包。

河北将持续抓好矿山综合治理,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打造矿山生态修复河北名片;严禁在禁建范围内新设固体探矿权、采矿权;对列入今年关闭计划的矿山,坚决依法依规关闭,确保应关尽关;全面推进整合重组,对完成编制整合重组实施方案的集采整合区,6月底前完成审批;推行绿色开采方式,有序推广“硐采”,对已通过综合论证的,具备露天转“硐采”的矿山,10月底前全部完成开采方式转变。同时,开展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盗采矿产资源问题。

“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大提升,守护好美丽河北的青山绿水。”河北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史自强、王爽、姜慧婕)


责任编辑:宁晓娜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