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热点聚焦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宣传展示③】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展绿色经济 打造生态强县

2023-11-03 18:14: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路雨婷)含山蕴水,万物共荣,这是京津冀和华北地区一颗璀璨耀眼的绿色生态明珠。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总人口53.0488万人。

图为风沙源治理成效。

多年来,围场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通过以造林、修筑梯田、坡面蓄水工程为主的生态治理,建设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庙宫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塞罕坝作为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代表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围场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生态资源优势初步显现。

2021年,围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图为风沙源治理成效。

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持续发展” 水保治理成效显著

“围场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条件,促进产业调整,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严格落实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张建国说。

图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张建国介绍,围场实施的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主要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将生态治理在标准上、规模上、建设理念上推向新高度。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显著提升了全县林草植被覆盖率,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3年围场被河北省水利厅列为“2013-2016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坡改梯”项目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在围场全面实施;截至2020年底共完成小流域治理548平方公里,完成国家投资16325万元。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围场总结出了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按照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远期效应与近期效益并举、水源工程与节水工程齐抓的整体思路,采用坡面治理防流失、沟道治理保民生、平地节灌增效益的治理措施。截至2022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4420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3%。

图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张建国表示,围场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精神,认真依法履职,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质效,守牢红线和底线;深化简政放权,精简优化审批,积极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简化验收报备,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服务,助力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围绕科学发展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有效防治了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贡献。

图为橡胶坝治理。

发挥生态优势 以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张建国介绍道。

图为哈里哈生态河道治理。

在生态效益方面,围场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0%,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被评为“中国生态魅力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始终保持在300天以上,水源地水质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7%。同时,围场形成了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小滦河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4A级旅游景区共存的发展局面

在经济效益方面,围场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步伐,做强薯产业、做大菜产业、 做优畜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建立苹果基地、沙棘基地、苗木基地、木本花卉中药材基地、环县城周边时令果采摘基地;挖掘生态优势,加强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获得“中国最佳度假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图为哈里哈生态河道治理。

在社会效益方面,围场先后获得了“河北省造林大县”“河北省果品产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塞罕坝机械林场分别获得联合国在环保领域和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和“土地生命奖”。近年来,围场各级水利水保部门以面向社会为宣传重点,深入各基层单位,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水土资源意识积极性,为全面提升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及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张建国表示,下一步围场将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基地、京津休闲旅游“后花园”区位优势,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生态强县,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农业大县”到“美丽强县”转变。

责任编辑:刘晓丹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