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房地产>>正文

“塞外古镇”石桥村:底蕴绵延五千载,敕建塞外第一楼

2017-01-16 11:02: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石头村全貌

相传石桥村与汉代有关的还有位于原文庙(现凤山一中食堂)前的两个石狮子。目前,石桥村共有三对石狮子,另外两对一对位于关帝庙前,一对位于原古县衙(今凤山小学)前。

辽代,石桥村属北安州兴化县,后属利民县,再后来又并入宜兴县。

清顺治二年,凤山建村,因村址在辽代土城遗址上,时名“土城子”。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设四旗厅,始为县级建制,治设土城子;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四旗厅更名为丰宁县,取“丰芜康宁”之意。

民国时期,1940年8月,丰宁县公署迁驻大阁,土城子正式更名为凤山。之所以更名为凤山,一说因“凤山书院”而得名。据《承德府志》载,“凤山书院,在县署之东南数十武,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邑人朱予德建。”2015年10月,石桥村在修村村通工程时挖出一通石碑,碑文记载了朱予德出资建凤山书院之事,立碑时间是“道光十九年岁次乙亥桂月”。一说因镇东南广灵山上有一形似凤凰的石鸟,取“凤落祥地、天降祥瑞”之意而得村名。

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重置东丰宁人民政府于凤山。当时,郭小川在离家13年后重回故乡,任县长。 1950年5月,丰宁人民政府迁驻大阁,凤山建镇;人民公社时期,原凤山镇所在地划分为凤山村和石桥村。

2 塞外第一楼与关帝庙

“丰宁旺气四川收,众水通归岸口流。塔顶高悬应拜相,马鞍横拱主封侯。凤凰昂首舒双翅,元宝低心抬两头。古洞常留仙客住,黑山不远白云游。”

84岁的石桥村村民史兆民回忆着凤山昔日的繁华,嘴里还吟诵起清光绪年间的丰宁知县王文瀚的这首诗,“这说的是凤山八大景。凤山过去不仅商贾云集,文化昌盛,而且风景优美,尤其是凤山的各‘会’独具特色,每年吸引着口内口外的人来赶会。”

史兆民原来家住南纸坊胡同,当年,其父亲不仅在南北长街上开着杂货铺,家里还开着粉条作坊。

“过去南北长街有五六里长,两侧都是商铺,有一百多家。大的‘烧锅’(酿酒作坊)就有五家,有堂名的中药铺十多家。如今,当年的南北长街已经显得有些窄了,房屋大多经过翻盖,早已不是旧时模样了。”史兆民说,“小时候,我早晨起来就帮着父亲开门、扫地,往外搬凳子,然后才去上学。那会儿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五月十三给关老爷唱戏,一唱就是一个月;还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每家店铺门前都要挂灯、摆上鞭炮,随便燃放,大街上还拉起彩带,晚上灯火辉煌,别提多热闹啦。”

史兆民说,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磨刀水流下来就意味着当年风调雨顺。关老爷“坐”在关帝庙内,唱戏就在对面的戏楼上,即雍正元年敕建的“塞外第一楼”——凤山戏楼,如今已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山戏楼坐南朝北,面向关帝庙,总面积260平方米,高12米。楼内顶道八藻井,檐下装饰象鼻式九踩五昂斗拱,多处采用镂空木雕装饰。整座戏楼采用苏氏彩绘,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关帝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74平方米,1983年和2006年曾两次维修,现今庙前的牌楼陈旧,正在修缮中。

责任编辑:杨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